腹部脂肪可進一步區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。皮下脂肪是動物用來貯存多餘的能量,除了外觀不雅或多到行動不便,基本上是利多於害的。內臟脂肪則不然。
 

內臟脂肪的害處

  適量的內臟脂肪對臟器可保溫,減少撞擊傷害。過量的內臟脂肪除了擠壓臟器,其靜脈經肝門靜眽進入肝臟,,分解產生的脂肪酸等直接流向肝臟,易對肝細胞造成脂毒性。而且其分泌的激素好的較少如leptin, adiponectin,壞的較多如RBP4 ,易造成胰島素耐性。因此世衛組織將腰臀比列為代謝症候群的要件。俗話亦說:膨肚短命。

  然而,日本相樸是極度緊張刺激的運動。相撲選手肚子超級大,也超級肥,為什麼沒見過一個心臟病發的案例?
 

相撲選手

  相撲選手每日攝取7,000–10,000大卡的熱量 。他們的血糖和血脂卻正常,腹部CT影像顯示肌肉層厚,脂肪主要貯積於皮下,內臟脂肪則與常人無差異(見圖)(Matsuzawa, 2008)。

  相撲選手如此胖卻沒有心血管問題。了解其原理,應用到一般人,更沒問題。首先要了解內臟脂肪含很多血管,代謝較皮下脂肪快。它的特性是合成快、分解也快。不過分解要靠興奮活化HS-脂解酶。(見主題14:耗脂運動)

  相撲選手的訓練模式,每天早上五、六點起床,沒吃早餐就劇烈訓練到十點多。晨起空腹劇烈、興奮的運動,優先耗掉血脂及前一天沈積的內臟脂肪。多餘的熱量則貯存在皮下脂肪。

  常人想要減少內臟脂肪,除了善用耗脂運動,最好能避免其合成。內臟脂肪的合成跳過脂肪酸的合成,它是靠LP脂解酶。
 

LP脂解酶

  一般合成脂肪酸,受到原料乙醯COA和能量NADPH的限制,以及酵素活性的調控。基本上攝食的熱量負平衡就不會合成脂肪酸。

  內臟脂肪則不然,它利用LP脂解酶直接從血液攝入脂肪酸,快速且不受能量的控制。因此有些人體型不覺得胖,肚子卻不成比例的大。

  LP脂解酶由組織製造,送到鄰近的血管壁。它的活性主要受可體醇及胰島素的調控。只有可體醇時男性內臟脂肪的LP脂解酶增加一倍;只有胰島素時增加皮下脂肪的。當胰島素加可體醇,LP脂解酶的活性大增,尤其是男性內臟脂肪增加二、三十倍(見圖)。

  壓力增加可體醇的分泌。男性事業壓力多,遇到壓力大都悶在心裡不易排解,更促使腰圍的增加。

  前述相撲選手每早訓練完,洗個澡、大吃一頓,好好休息睡午覺。醒來到處蹓躂,等吃晚餐再睡覺。除了比賽,基本上是沒什煩惱,也就減少內臟脂肪的合成。而高量食物產生高胰島素與高血糖,則促進皮下脂肪的合成。

  Ornish的限脂飲食法自然會攝取較多的醣類,胰島素也就較多。如果再加煩惱分泌可體醇,內臟脂肪LP脂解酶飆高,想不膨肚也難。所以Ornish強調不能煩惱。
 

冥想舒解壓力

  舒解壓力的方法,目前中、西方都推崇冥想或打坐。其實根據原理,打坐的姿勢不重要。主要是我們的左腦負責思前想後,是煩惱的起因。而右腦反應當下五官的感受,是喜悅沒煩惱的。不過左腦是老大,有它運作右腦就不敢造次。所以我們要鼓舞右腦站起來,如看風景、美術,聽音樂,打坐的專注呼吸等,壓抑左腦,就可消除煩惱,避免內臟脂肪的合成。(見:冥想舒解壓力)

發佈留言


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. Please reload the pag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