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三暑假第一次得梅尼爾氏症(Meniere’s disease)的暈眩毛病,從此成了揮不去的夢魘。那是非常痛苦的,因此會特別注意這領域的報導,知道如何防治。聽到不少朋友也患有梅尼爾氏症,在此分享一些個人的經驗,希望對苦難的患友有些幫助。
病因與症狀
梅尼爾氏症主要是內耳前庭系統(vestibular system)的內淋巴水腫(endolymphtic hydrops)導致三半規管功能異常。三半規管如同坐標的X, Y, Z,感應頭部的位置角度。當頭部改變角度,而它的內淋巴循環不正常時,送到腦部的的訊號錯亂,就會感到暈眩,眼睛張開會感覺週遭事物都在旋轉,很容易嘔吐。頭部靜止不動時則不會暈。
發作時躺在床上不能翻身很痛苦,還好通常不會三根半規格都阻塞。我會慢慢的把頭轉一邊,眼睛張開看會不會旋轉。會暈就眼睛閉起來趕快把頭轉回去,再試另一邊。如果起床的角度會暈,要起床時眼睛閉著很慢的坐起來,坐一漸子眼睛張開看不會旋轉了,才能行動。吃了頭暈的藥就比較沒問題。

預防
網路上許多梅尼爾氏症的報導,這個不能吃,那個要避免,相當複雜。其實重點在三半規管的「內淋巴水腫」,而水腫的因素有很多,因而防止就相對複雜。水腫是血液滲出血管的量,比滲入血管的多。了解基本學理,才能抓住重點,有效防止。以下用條列式的,方便檢視。
- 高血壓增加淋巴滲出血管的壓力,也就是增加水腫。年紀大者有許多高血壓,也就較容易得梅尼爾氏症。
- 疲勞、熬夜、肝不好、營養不良等,減少肝臟製造血液白蛋白(albumin),進而減少血液的滲透壓。組織裡的淋巴液滲回血管的力量減弱,容易引起水腫。
- 高鹽飲食——外食的鹽分大都2、3%以上,而生理鹽水則只有0.9%。多的鹽如果沒有從尿排出,為了維持等滲透壓就會留滯水分,造成水腫。雖然外食我都會吩咐「鹽巴加一半」,有很多菜已經調味好的就無法改,因此還是常常會太鹹。湯少喝,醬少加,能夠的話,菜加些開水攪一攪,稀釋鹽分。
已經覺得吃了太多鹽分時,這時要注意了。理論上要多喝水幫助鹽排出體外,但是喝進的水也可能滯留體內而造成內耳淋巴水腫。要訣是,排多少尿就趕快喝多少水,使體內的水量恆定。可以考慮喝利尿的飲料如茶、啤酒等。
我每次發作都會檢討原因,主要是事前兩、三天不經意吃太鹹了;次要是連續三、五天熬夜太疲勞。熟識我的人大都知道我很少參加聚餐,看了此文應該可以體諒我的苦衷。 - 感冒、喉嚨痛久時,可能經由耳咽管引起中耳發炎,進而引起內耳內淋巴水腫。所以喉嚨痛不要拖太久。
- 以前在美國自己修車時,太專心了,頭傾斜一個角度太久,也曾引起暈眩;仰頭油漆屋頂也會。可能是某個姿勢太久,使三半規管的內淋巴循環不良,也許因而此病大都於半夜發作。除了姿勢,也可能是工作伴隨的疲勞所引起。
治療
梅尼爾氏症發作時,頭動一下就很難受,早期曾忍著去醫院看過幾次。有次醫師問那裡不舒服,我回說梅尼爾氏症,好像挑戰他的權威,問我怎麼知道,給我搖頭測試,要命!從此發作不再看醫師,反正就是那些藥,平時準備好。
我舅舅也有梅尼爾氏症,他曾是某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院長,想必會請教行家。我是照他的處方略做調整:
- 前庭眩暈抑制劑(如Diphenidol)—抗暈眩。雖然頭腦有點遲鈍,還能上班工作。
- 內耳循環促進劑(如Betahistine)—消除內耳淋巴水腫。有時半夜醒來覺得怪怪的、好像要發作,我會只吃這顆藥預防。
- 利尿劑—增加水分與鹽分排出。吃了很容易口渴,不過不要喝太多水。如果是疲勞引起的就不要吃。
- 有心血管疾病者,要考慮降血壓、末稍血管擴張、分解血栓等。我是沒這些問題。
某種姿勢太久引起的如抬頭或看手機,或年紀大發作的梅尼爾氏症,很有可能是耳石異位(Hornibrook, 2018),相當於良性陣發姿勢性暈眩(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, BPPV)。
可用旋轉頭,向會暈的方向(有三個可能方向),每90度姿勢一分鐘,360度轉一圈。如果是的話,很快就不會頭暈。
做前一小時先吃頭暈藥,否則會很痛苦。
為了怕此病發作,我平時較會注意飲食與健康,血壓都維持在正常範圍,這是另外的養生之道。塑身書裡提到許多養生方法,其實就是我的經驗與心得。一旦得病,就乖乖的睡兩、三天休養,也因此避免體力過度透支。反正揮之不去,就與之共存。往好處想,當它是身體健康的biomarker(生物警訊),讓我幾十年實驗研究不正常作習的糟蹋,還能維持不錯的身體。